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设计(朱自清背影教学策略)

    正文概述    2024-08-24 15:30:03  

    3篇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

    1.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2.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四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朗读《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听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25年10月,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2、字词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丧「sāng」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典「diǎn」质「zhì」赋「fù」闲「xián」颓「tuí」

    唐「táng」琐「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

    第一次点背影开篇点题

    第二次绘背影突出主题

    第三次别背影深化感情

    第四次念背影深化主题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体会几次流泪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见到父亲??。不禁簌簌地流下泪”(伤心难过的泪)

    看见父亲爬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激的泪)

    父亲背影消失时??我的眼泪又来了。(依依惜别的泪)

    读到父亲来信时??晶莹的泪光(相思的泪、饱含辛酸的泪)

    4、理解本文朴实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亲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的爱。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

    以歌曲《父亲》作为本节课结束,去深深体会那伟大的亲情。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知识点。

    2、掌握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感悟父子深情,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背影图片及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图片。

    二、作者简介

    从朱自清不食美国救济面粉谈起。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并批注各部分内容「紧扣“背影”概括。」

    回到导入部分,提问:刚才最后的一幅图画是什么背影?

    四、教师由课题过渡到4、5、6段,重点突破中心内容

    1、决定送我:

    第四段抓住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和“再三”以及父亲的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去理解和感受。可以把阅读、批注和交流结合起来。

    2、进站讲价:

    第5段抓住两个“忙着”和“送我”、“拣定”、“嘱我”、“又嘱”等词语去理解和感受。

    以上两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铺垫,为学习下一段打基础。

    3、买橘送别:

    第6段分为前后两部分处理。「以“泪很快流下来了”为界。」

    ⑴望父买橘:

    阅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感受父亲攀月台的背影,教师要点拨时令、衣着、体形、年龄、身体状况、月台高度,以帮助学生想象和感受。

    学生表演:父亲买橘。

    ⑵父子分别:

    体会两次流泪有何不同?

    五、学生速读并讨论2、3段和7段内容

    1、内容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共同的作用都是烘托。

    3、理解开头的“最不能忘记”和结尾的“又看见……背影”?教师小结:苦难之中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而此时亲情会显得弥足珍贵。泪光之中便是情至深处。

    六、迁移训练

    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你有没有最难忘的“背影”?请回忆当时的情景,向同学们讲述。

    如,父母送菜送钱送衣,走后的情景「风中、雨中、雪中、雾中」。

    七、音乐回放《父亲和我》,再次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舒缓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不忘背影:点题,启下

    看见背影:衣着、动作 父子亲情

    情态细节 心灵对话

    长注背影:依恋

    “又见”背影:思念、照应

    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与上篇课文不同。《这不是一颗流星》反映的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而本课反映的是旧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前者是父亲心目中的儿子,后者则写的是儿子心目中的父亲,人物形象的悬殊,也构成了课文完全不同的内容。但作为记叙性文章,在写作方法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亲情,同样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文章命题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线索来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还应抓住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可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突出往事回忆的结构形式;用“背影”连接贯串故事情节的艺术构思。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可在课前进行)。

    ①让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②结合课后练习三、七体会课文。

    辞职报告范文简短20字

    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层,概括出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起、讫语句。

    2.教师导语(先板书出课题)。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同《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样,属于记叙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写家庭亲情,都是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定的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通过场面和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意思。在这些相同点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法。阅读时要善于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旧课文,比较鉴别,从中融会贯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我们在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时,是从分析结构形式入手,弄清故事情节及其表现形式。本课的学习也应该这样。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a):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a),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4.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5.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个部分的分界线,划出三个部分后,归纳大意,要求用同样的语式(字数、结构形式大体相同),训练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现在与回忆的分界线。“这几年来”是回忆与现在的分界线。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间的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归纳如板书所示。

    板书

    ①开篇寄思

    ②往事回忆

    ③结尾怀念

    此板书上的概括不是唯一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此处千万不能约束学生发挥自己见解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当然,这种概括必须是正确的。这里有个严格的界限,也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如学生能用“背影”作线索概括,也应肯定:

    ①不忘背影

    ②描写背影

    ③思念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2」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文章叙事的层次又可以分成几层意思呢?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设计(朱自清背影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