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孙权劝学教案拓展延伸_孙权劝学教案

    正文概述    2024-08-13 16:35:48  

    「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

    教时1课时

    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一、认定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导学达标一竟读课文⒑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导学达标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

    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学生单读、小组齐读。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导学达标

    四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

    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提问。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重点字词句《资治通鉴》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投影设计之一学习目标

    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2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下《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欢迎也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同学介绍)

    (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

    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多媒体显示课题)《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二、作家、作品、人物简介(多媒体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划线部分)

    1、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sù)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仁宗(赵祯1023--1063,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1038—— 1040)初中进士,英宗(赵曙1064—— 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神宗(赵顼,1068——1085)熙宁(1068—— 1077)初拜翰林学士(唐时始设此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兼顾问,参予机要,宋代以后权位日低)、御史中丞(官名,始于周期,东汉以后专司弹劾之任)。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曾自请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长官),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继位后任尚书左仆射(yè)(秦始设,后分左右,即正副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数月后,卒。追赠太师,温国公,谥(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2、《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 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3、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陵(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郞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三、正课

    (一)、读一读

    1、老师范读或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停顿,准确断句。

    3、学生再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如:(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的语气)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二)、译一译

    1、参考注释,根据平时的积累,疏通文义,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1)、重点字词:[初]当初。[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家。[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就。[但]只不过。

    (2)理解下面句子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根据学生翻译情况教师进行修正补充。

    (三)议一议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 而变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7、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练一练

    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造句随堂提问)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中学生来说,知识对我们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今天的学习生活呢。联系课文,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劝) (肯学) (爱才)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启示:肯学、勤学

    附原文与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词语

    3、疏通文意

    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 了解主要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 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 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注意:断句 读音 语气读 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 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 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 关键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岂 :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 :只

    见 :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 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 考考你:

    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 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

    4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学法设计:

    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伤仲永》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板书题目」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文中故事发生时间大约是汉献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这一年吴国大将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时的孙权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吕蒙,所以对他真诚地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寄予了厚望。」

    「二」、初读熟读课文

    1、范读。教师范读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

    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四」、研读赏析文章

    1、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

    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2、人物形象「研讨法」

    孙权:善权,从自身出发。吕蒙:善学,虚心。鲁肃:尊重有学识的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五」、积累词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见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

    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六、布置作业

    5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书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6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

    3、积累词汇。

    4、教育学生努力读书。

    二、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孙权劝学教案ppt课件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耳:知道。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是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6、思考:「教案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1、《资冶通鉴》

    2、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7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

    医院年终考核

    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 谓 岂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

    5、分角色朗读:

    ① 先同桌练习

    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

    ③ 讨论

    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6、小结: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

    8、巩固拓展:

    ① 试背课文「比赛」

    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

    全班讨论

    9、作业

    8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

    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才

    好学勤学、刻苦敬才

    善劝

    9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他们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

    4、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形象特点。学习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蒙()卿()即()邪()孰()

    2、理解文题

    劝学是的意思。文题点明了。

    3、走近作家作品及文中人物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是时期家,家。世称先生。本文选自《 》,这部书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国的建立者。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在位23年。辛弃疾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对孙权赞道:天下英雄谁敌手?!。

    4、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5、学生汇报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二)设纲导学:

    (一)、结合课下注释,整理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1、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2、考考你:

    (1)、解释加线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

    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二)、感知内容,体会对话中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1、概括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气怎样?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并体会其作用。

    鲁肃

    吕蒙

    3、说说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个案补充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

    1、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安排结尾有何用意?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读书的看法有无改变,为什么呢?

    三、总结归纳

    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则古人读书的故事,想想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反馈练习

    1、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并解释

    2、指出通假字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古义今义

    孤:

    治:

    博士:

    但:

    4、一词多义

    辞以军中多务卿今当涂掌事见往事耳

    以当见

    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布置作业

    1、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请以我来劝你多读书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积累有关读书格言,两句以上。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章节。

    10

    教材分析:

    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孙权劝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文学家群像,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

    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主体的分析

    《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很简单,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翻译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难点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用了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学生翻译完课文以后,我用课件出示重点字词,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方法直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习目标:

    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阐述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

    二、一读——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自评,读得怎么样?)

    过渡:读好一篇文章,不但要把字音读准确,还应该读出什么?(重音、节奏、感情)。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字词的意思不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二读——读懂课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译课文。

    2、学生互译。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共同解决。

    4、是出示重点词句,学生翻译。(抢答形式)

    解释加点的字词:

    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遂拜蒙母

    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今者才略,非复无下阿蒙!

    四、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要把这篇文章读好,还要读出语气。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要在人物的语言上下功夫。

    1、找出有关孙权、吕蒙、鲁肃的对话,各自练读。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要重读强调)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豪)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惊讶不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指责中带有自豪)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4、学生再次练读

    5、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苦口婆心的劝说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通过鲁肃的极力夸赞,可以看出鲁肃有什么特点?

    五、延伸:

    学习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小结:

    高中敬老爱老活动总结

    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学,体现出孙权的善劝,我们从鲁肃对吕蒙的夸赞,可以看出鲁肃的爱才、敬才,从吕蒙的变化可以看出孙权劝学是成功的。

    七、课堂小练笔我们学过《伤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个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一段故事呢?请以《穿越时空的相遇》为题,写一篇2百字的小片段。

    11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

    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四、精当的详略安排

    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五、精炼的语言与紧凑的情节

    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六、引导学生自读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篇幅短小,含意深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理解,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

    要引导学生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当堂背熟全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来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细心体会这段对话的情味。教学本课,可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进行快速背诵竞赛,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等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背诵全文。

    3.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she) 孰(shu) 遂(sui) (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解一下,看注解①。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顺序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示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郎,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一句,严励、关心的语气;

    第二句,怒气;

    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段,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师生之间互动)

    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拓展升华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如: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板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三、教学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揭题

    板块二:风采展示

    (1)学法交流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2)预习检测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文学常识、正确读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字词句、多义同词

    (3)我有我风采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问

    板块三:感悟文本

    (1)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

    (2)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概括人物性格。

    板块四:拓展延伸

    要求:从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板块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关心下属

    吕蒙——就学——知错就改

    鲁肃——赞学——赏识进步

    孙权劝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 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 。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 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 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孙权劝学教案15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

    生:「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学生自读课文

    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吕猛是如何做的?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畅谈感受

    1,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孙权劝学教案拓展延伸_孙权劝学教案